“跳码”风波后续:支付多元转型向何处去|天天热门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2023-05-13 03:36:31

合规风暴正在让收单行业重新审视发展模式。


(资料图)

2023年4月底以来,多家头部支付概念上市公司陆续发布财报,受前期“跳码”事件影响,相关公司业绩出现较大滑坡。

截至5月12日,已有拉卡拉(300773.SZ)、翠微股份(603123.SH)、新大陆(000997.SZ)、新国都(300130.SZ) 四家上市公司披露,旗下支付业务因“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即“跳码”)涉及资金退还事项,出现巨额营业外支出,金额分别达到13.78亿元、7.56亿元、5.12亿元、2.19亿元。

至此,收单行业赖以为生的灰色业务被首次公开揭盖,其影响可谓深远。有支付机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跳码”业务有可能将逐步退出,机构或将一定程度压缩套现业务比例。多重压力下,支付机构多元化经营难题正在进一步凸显。

违规业务拖累利润

受到前述退款支出影响,头部支付机构清一色发生亏损。

根据各公司披露的2022年财报,拉卡拉营收实现53.66亿元,同比下降18.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7亿元,同比下降232.75%;翠微股份旗下支付公司海科融通实现营业收入 30.40 亿元,同比增长 28.96%,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 231.62%;新大陆旗下收单子公司国通星驿2022年营收22.30亿元,同比下降约20%,净利润-8.23亿元,同比下降1091%,导致新大陆同期亏损3.82亿元。

在目前披露退还资金的公司中,只有退款金额较少的新国都旗下嘉联支付保持了微弱的正利润。新国都财报显示,嘉联支付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0.60亿元,同比增长29.12%;净利润3606万元,同比降低超过70%。

有知情人士此前向记者透露,此次“跳码”退款事件涉及十余家支付机构,涉及追偿的资金达数十亿元,所涉问题是2022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对华南地区某银行进行审计时发现的衍生问题。“一些机构由于追偿金额巨大,必然在财报中有所体现,才让此问题揭盖。”他表示。

不止一家支付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上述披露情况的上市公司,仍有多家支付机构在陆续退还资金,有的上市公司因为所涉资金量少,可以通过财务技巧去处理,因此没有直接披露。

事实上,“跳码”一直是支付行业的顽疾。支付机构在进行收单业务时,不同商户在POS机收款时对应了不同的MCC码(商户类别码),不同的MCC码对应着不同的费率标准。2016年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实施,即行业俗称的“96费改”,形成了标准类商户0.6%费率、优惠类商户0.38%费率、公益类商户0%费率的固定模式,并延续至今。

博通咨询金融分析师王蓬博向记者表示,一些支付机构正是利用“96费改”后对民生类和公益类商户的优惠政策,通过自身系统技术变造等手段,将标准类商户变造为民生类或者公益类商户,在差异化的费率定价之下获取更多利润。在他看来,此次事件会对行业有较大震慑作用,存在多年的“跳码”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剔除掉退款影响,从行业整体数据来看,支付企业的利润增速下降是主流趋势。

从头部支付概念上市公司业绩看,收单机构随行付母公司高阳科技(0818.HK)2022年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26.52亿港元,同比下降21%,且首次未披露支付业务利润情况。收单机构乐刷的母公司移卡(09923.HK)2022年营收3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但净利润同比降低了74.93%。亚联发展(002316.SZ)披露的支付公司开店宝数据显示,其2022年总收入16.57亿元,同比下降15.25%;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9157.09 万元,但同比减亏 68.30%。

从各家公司分析的原因看,一方面是国内外整体经济压力加大,需求收缩、预期减弱导致支付业务随之下滑;另一方面,支付产业竞争持续加剧,带来较大增长压力。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银联跨行支付系统联网POS机具3556万台,较上年年末减少337.5万台。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股权转让的支付机构有7家,注销退出的23家。

多元化经营在途

看似“黑天鹅”事件的“跳码”退款事件背后,是收单行业盈利模式单一、收费机制欠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的长期积累。在支付机构集中存缴备付金等一系列政策变革后,收单公司至今仍未找到成熟而多元化的盈利支撑。而在费率“套利”口子不断收紧的同时,如何找到更稳健可持续的盈利之路迫在眉睫。

一家北京收单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跳码”应该会大大收敛,毕竟付出的代价太大,核心盈利多元化虽然大家一直在努力,但还很难形成营收支撑。但合规强化后,成本转移必然引发费率普涨,可以一定程度化解经营压力。“目前,一些特定场景费率水平已经上涨到0.65%~0.68%。”她透露。

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近两年收单机构机具成本增加较快,灰色业务压缩后,上调POS机费率或者减少原本的补贴成为必然。记者注意到,2023年3月,前述涉及退款的一家上市公司即向商家发布通知称:由于运营成本增加,将运营服务费提高至99元。此举引发代理商反弹,该机构随即又删掉了通知。

一位华南支付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上述流量费是当下支付机构增值服务的重要渠道,也是POS机成本“回血”的方式。此前是每年三四十元,近年持续上涨,有的甚至一年要交数次流量费。记者注意到,前述发布通知的头部机构此前在财报中就提到,公司支付服务收入增加主要由于通讯服务收入的大幅增加。

在国内,收单机构长期以来处境较为尴尬。作为下游产业,其在分润中获取比例较低,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机具采购、商户拓展和维护,整体模式较重。中信建投研报认为,支付机构的收入增长依赖于商品交易额(GMV),单一环节的利润来源导致供给过度,多层次产业链单一环节分润,技术壁垒不足导致价格战成为首选。

对比国内0.6%的标准费率水平,美国支付公司Square与PayPal向商家征收的费率均在2.6%以上,针对需要无卡支付的交易甚至需要收取更高的费率。虽然由于中美两国国情、社会制度、市场发展情况和监管方向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性,但国内费率水平和市场特点也一定程度决定了支付机构的发展模式。

在提升费率水平之外,多元化经营仍是行业持续的主题词。记者注意到,尽管“支付+”、多元化经营等转型方向在行业内已提出多年,但相关业务并未形成营收支撑。从上述头部机构财报披露的内容看,包括供应链金融、SaaS(软件运营服务)、商户数字化服务、跨境业务均为“支付+”高频涉及方向。

前述华南支付机构人士向记者直言,与传统收单手续费收入相比,这些转型带来的收入微不足道,更无法与套现、“跳码”带来的丰厚利润相提并论,更多是市值管理和多元化布局的需要。

在王蓬博看来,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着两个主要难题:一是聚合支付在线下场景的激烈竞争,二是在全球范围内较低的费率水平。整体来看,依靠商户收取服务费或者通道费实现盈利,目前还是支付机构主要的利润来源,盈利模式仍然固化。

“收单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直接对接商户的机构,手握海量商户资源,最核心能力应该是以支付为入口掌握商户金融需求的核心痛点。因此,多元金融、商户的数字化经营确实是支付机构可以去延伸发展的业务。”一位清算行业人士向记者直言。

虽然尚未形成盈利支撑,但记者注意到,一些支付机构目前在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投入已经初见成果。公开信息显示,随行付旗下保理公司在近年已经发布了多期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资产专项计划,面向核心企业、小微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新大陆目前完成了支付终端在双离线场景中的技术预研,其中的条码类产品已支持部分双离线场景应用;新国都则披露,其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目前已完成部分机构前期的技术联调和系统测试。

在前述清算行业人士看来,多元金融不是不能做,只是此前更多机构蜂拥通过支付去搞现金贷、消费贷。监管鼓励的是让支付真正嵌入产业和实体经济,给商家和企业带去价值。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