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欧美巨头订单、无纸敢造船,还入选全球“灯塔”,上海制造被谁施了魔法? 世界头条
来源:产业观察    时间:2023-03-30 10:15:02


(相关资料图)

上海某汽车动力系统企业的工人们不得不服。他们原本不信工业软件的“邪”,但工厂多个车间的千余台设备接入羚数智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后,好比监测到了机器的呼吸和心跳,从而更多实施预测性维保,各设备可用性至少提升了3个百分点。

这俨然只是冰山一角。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刚刚摘得化工行业全球“灯塔工厂”。车间内,设备可智能巡检,工艺参数能自主优化,厂区碳排放实时监测、异常情况自主“刹车”、极微量丙烯酸特征污染物泄露实现秒级报警。麦肯锡咨询全球董事谭永超介绍,“灯塔工厂”被誉为“全球最先进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于2018年合作开展遴选,截至今年1月,全世界范围仅132家企业入选。

上海制造如此科幻,是因为被工业互联网施了魔法。记者从由市经信委等指导、由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为期一周的2023“工赋上海”创新大会上获悉,上海传统制造正集体掀起数字化创新革命,旨在实现质量、效率与管理变革,“上海制造”内涵又一次被更新。

江南造船是先行者。“造船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劳动密集、低毛利率、充分竞争,不转不行。”江南造船董事长林鸥谈及8年前的壮士断腕,感慨“一路风景、一路艰难”。造船流程超复杂,设计、开工、生产、交付全程,涉及无数次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间的转换,低效手段、高额成本,拖慢造船节奏,徒增断点堵点。江南造船于是痛下决心,在同一平台、同一系统中打造基于“单一数字模型”的“数字造船”底座,前道环节的“输出项”,就是后一道再加工时的“输入项”。基于这一底座,2019年,江南造船“海巡160”大型航标船下水,成为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大型钢质船舶。

但数字化转型绝不单纯由大企业抢答,也是中小企业“活下来”的必答题、“强起来”的加分题。25年老牌传感器企业兰宝科技,早在2010年产值遥遥领先时,便有“鸡毛凑掸子”的内忧。为迎合客户小批量、多品种订单需求,兰宝的生产线一天要切换数百个品种,车间主任的神经几近崩溃。此后,兰宝果断建设6条全自动和柔性生产线,大幅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单件产品平均工时缩短23%。这个效果,兰宝自己相当满意,然而上海市经信委派出的诊断专家仍一眼看出要害,建议企业将产品数据采集从“事后”挪到“事中”,即生产过程中就开始采集,从而对可能成为不良品的产品提前干预纠偏,让它最终仍是良品。“工赋”之力果然了得,经改造,兰宝良品率提升至99.5%。2020年疫情中,因海外供应链断裂,大量过去只采购欧美巨头传感器的国内制造商转问兰宝要货,兰宝可谓“接单到手软”。

用数字化的确定性,来抵抗生产内外的各类不确定,这条“工赋”之路,已被反复证明行之有效——2022年4月,受本土疫情强烈冲击,上海市工业生产增加值下降61.5%,但此后回弹强劲,5月降幅即收窄至27.6%,6月更迅速翻红,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8%;2022年12月上旬起,上海制造业一线工人进入新冠感染高峰,人员到岗率低且随时变化。然而,企业提前嵌入的数字化管理工具,竭力将产能影响降至最低。国内知名车企三级供应商在感染最高峰时有一半工人无法上岗,但总体产能下降被控制在15%左右。疫情中上海制造最受伤却又最快恢复,这股韧劲背后,“工赋”功不可没。

工业互联网企业帮助制造业将生产业务活动全盘数据化。

“数字化转型对上海制造而言早已不是纠结话题。”羚数智能创始人郭文蔚感受尤为强烈。近三年,公司签约的中大型制造工厂既多又快,且几乎100%复购和增购。不过在近年来这波转型中,郭文蔚明显发现“由内而外”趋势:“许多企业在自身数字化能力解决之后,会发现短板在生态系统,头部链主企业开始引领行业上下游由点到链进行数字化改革。”

事实上,聚焦链主“带头大哥”作用,上海已有布局。去年7月,首批10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出炉,包括了中微半导体、外高桥造船、光明乳业、上海致景科技等。这些企业平均每家都能带动40至50家核心供应商转型。今年,第二批“工赋链主”征集遴选已在进行中。此外,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透露,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方案”中,尤其强调促进“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同时加大供需两侧的评估诊断力度。“到2025年底,上海要完成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的全覆盖。今年,市经信委将先行启动对规上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搭脉问诊’、开出药方,近期一系列工作正紧锣密鼓,包括标准制定、平台搭建和服务商遴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